7月25日,蟬鳴聲聲的盛夏里,我們三下鄉(xiāng)實踐團一行懷著深深的敬意,走進一位特殊長者的家門。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,正是曾于1976年響應國家號召,在武當山光榮入伍的老兵。他用五年青春在軍營熔爐中淬煉忠誠,復員后又在地方崗位上默默耕耘,擔任廠長、會計,直至退休。歲月流逝,他胸前的“優(yōu)秀黨員”獎章,始終映照著他一生對信仰的堅守。
軍旅淬火,忠誠為魂
當爺爺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,指尖輕撫那褪色的軍裝影像,時光仿佛瞬間倒流。1976年,山西武當山下,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子弟兵。軍營五載,摸爬滾打,風霜雨雪,他字字句句未曾言苦,只道那是青春最珍貴的底色。“部隊教給我的第一課,就是‘忠誠’——忠于國家,忠于人民。”這份信念,早已融入血脈,成為他終身不渝的坐標。
崗位建功,大局在心
脫下軍裝,他轉戰(zhàn)地方建設一線。無論是在政府崗位上服務群眾,還是擔任廠長、會計時與數字賬本為伴,他始終秉持黨員本色,將“顧全大局”作為行事準繩。數十年如一日,嚴謹細致,賬目清晰如鏡;服務群眾,如同春風化雨,以責任擔當為“優(yōu)秀黨員”的稱號寫下生動注腳。
寄語青年,赤心可鑒
當話題轉向對當代青年的期許,爺爺的目光深沉而溫暖:“孩子們,要記住這九個字:‘要忠誠、不記仇、顧全大局’。”他語重心長地解釋:忠誠是立身基石,對黨、對國、對事業(yè)皆當如此;心中不存無謂芥蒂,方能凝心聚力向前行;而顧全大局,則是成事之要。樸素話語中,是烽火歲月與和平建設凝結的箴言,為青年點亮了前行的精神燈塔。
臨別之際,爺爺執(zhí)意將枝頭最飽滿的李子摘下塞到我們手中。那清甜的滋味,是盛夏的饋贈,更是這位老兵、老黨員對后來者無言而深沉的厚望。手中小小的李子,仿佛承載著千鈞囑托:囑托我們以忠誠為信仰之錨,以豁達包容化解前路荊棘,以全局視野托舉時代重任。
此次拜訪,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,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。爺爺用他的一生,無聲詮釋著何為“忠誠”、何為“黨員”。這份沉甸甸的精神財富,將激勵我們青年一代以行動回應期許,將忠誠刻入靈魂深處,讓豁達成為溝通橋梁,把大局置于個人之上,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綻放青春光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