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山:在歷史與血脈的源頭
7月29日,作為紅法潤青苗普法先鋒隊的一名隊員,與大家一同前往韶山,肅立毛主席銅像前,舉目望向那朗朗晴空下佇立的毛主席銅像,被肅穆與虔誠籠罩。廣場上布滿了前來參觀的人群,炎炎烈日之下,皆是半仰著望向銅像,仿佛訴說著的敬仰和感激。
移步毛澤東同志紀(jì)念館,當(dāng)目光拂過那件陳列于玻璃柜中的舊睡衣時,只見上面布滿了細密的補丁,密密麻麻的針腳如點點星辰,無言訴說著主人樸素到極致的作風(fēng)。我禁不住駐足良久,眼前仿佛浮現(xiàn)出當(dāng)年那些燭光搖曳的深夜,一代偉人伏案沉思的身影。展館里一張張珍貴舊照,一行行簡樸文字,串聯(lián)起他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,又如同無聲的召喚,引人回溯到那段風(fēng)雷激蕩的年代。
站在毛主席故居的門前,那質(zhì)樸無華的小屋竟孕育出了改變山河的力量,令我心中充滿動容。立于這方誕生過偉人的小小天地間,我仿佛聽見了歷史深處那一聲聲深沉而悠遠的回響。
毛氏宗祠是此行意外的叩擊。青磚黛瓦,雕梁猶存,“敦本堂”的匾額高懸。凝視著陳列的毛氏族譜,一種奇異的連接感油然而生。這里供奉的是血脈的源流,而幾步之遙的故居,則誕生了超越宗族、重塑山河的思想光芒。宗祠的靜穆,讓人更深刻地理解了那聲“埋骨何須桑梓地”的決絕——他掙脫了傳統(tǒng)的羈絆,將生命熔鑄于更遼闊的江山與黎民。
踏上回程,偉人的事跡和為人民服務(wù)的摯心仍歷歷在目,久久不能平靜。偉人的光芒固然照亮了歷史天空,但更震撼我心的,恰是那平凡處凝結(jié)出的非凡品格與意志。故居的油燈與補丁,不正是其一生奉獻與堅忍的無聲見證嗎?百年征程,星火燎原;今日之青年,當(dāng)銘記這源于泥土的偉力,守護來之不易的今天,并親手去創(chuàng)造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此次“三下鄉(xiāng)”,是真實的課堂,亦有著最厚重的收獲。希望我們也能成為那一點星火,在祖國的強國建設(shè)道路上匯成燎原之勢。
三下鄉(xiāng)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