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踐團隊成員甫一抵達紀念館,一幅氣勢恢宏的浮雕便赫然入目,"太湖英魂"四個蒼勁大字如雷霆般震撼心靈,莊嚴肅穆的氣息瞬間將眾人帶入那段烽火連天的抗戰(zhàn)歲月。步入展廳,泛黃的軍裝、斑駁的武器、銹跡斑駁的生活用品靜靜陳列,這些歷經(jīng)滄桑的實物猶如時光的見證者,無聲地訴說著新四軍太湖游擊支隊的崢嶸歲月。

酷暑時節(jié),團隊成員凝視著這些文物,仿佛穿越時空:游擊隊員們身著粗布軍裝,在烈日下穿梭于蘆葦蕩間,憑借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周旋。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,以智慧與勇氣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。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低語,向后來者傳遞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。

多媒體展區(qū)通過沉浸式影像,生動再現(xiàn)了游擊隊的戰(zhàn)斗場景:蘆葦蕩中伏擊日軍汽艇的驚心動魄,喬裝潛入敵營的機智果敢。夏日的蘆葦隨風(fēng)起伏,平靜的湖面下暗藏殺機。團隊成員仿佛能感受到戰(zhàn)士們屏息凝神的心跳,觸摸到那份在生死考驗中淬煉出的堅定信念。
"沖山突圍戰(zhàn)"實景復(fù)原區(qū)帶給成員們最強烈的震撼。二十余名戰(zhàn)士面對千余敵軍的圍剿,在蘆葦蕩中展開長達二十天的生死較量。薛永輝等五人忍受著日曬雨淋、蚊蟲肆虐、饑餓難耐的極端環(huán)境,皮膚潰爛仍堅持轉(zhuǎn)移。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,讓在場所有人無不為之動容。
展柜中那些泛黃的家書尤為觸動人心。字里行間,既有對親人的無盡思念,更有"雖千萬人吾往矣"的豪邁氣概。"舍小家為大家"的崇高選擇,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家國情懷。
磨破的布鞋記錄著戰(zhàn)士們跋山涉水的艱辛,彈痕累累的日軍鋼盔見證著戰(zhàn)斗的慘烈。這些實物無聲地訴說著:革命勝利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無數(shù)先烈用生命鑄就的豐碑。
參觀尾聲,團隊成員肅立于烈士紀念墻前。墻上鐫刻的名字,大多定格在青春年華。這些年輕的生命在民族危亡之際,用鮮血詮釋了"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(zé)"的真諦。對比和平年代,團隊成員更加明白:新時代的長征路上,傳承紅色基因就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。

此次參觀對南京師范大學(xué)泰州學(xué)院“青禾鐵韻·星火傳承”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而言,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歷史教育,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。團隊成員紛紛表示,要將對先烈的崇敬轉(zhuǎn)化為奮進動力,在各自崗位上發(fā)揚革命精神,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光芒。
據(jù)悉,該團隊后續(xù)將開展紅色故事宣講、主題創(chuàng)作等活動,把在紀念館汲取的精神力量傳遞給更多人,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,照亮新時代的奮進之路。